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SMBU

助力本土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国际中文传播平台——首届全俄本土中文教师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汉语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30    阅读次数:

11月27-28日,首届全俄本土中文教师教学研讨会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招生宣讲会通过线上形式举行。本次大会由汉语中心、学术事务部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部联合主办。大会就“后疫情时代俄罗斯中文教学的现状与展望”和“教学新知识、新技术与新HSK解读”两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来自全球10个国家345人报名参会。

27日下午14时,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朱迪俭,第一副校长谢·米·沙赫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汉语中心主任王玮,学术事务部部长卡尔梅科夫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部副部长纳杰日金娜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沙赫赖第一副校长在致辞中谈到,中文在俄罗斯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我校未来将实现 “两个文凭和三门语言” 到 “两个文凭,多本证书,三门语言” 的转变,学生们可以在汉语中心和俄语中心获得相应的语言技能证书,这将大大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深圳将成为中俄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平台,我校将为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首届中文教学研讨会将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在今后的每一年如期举办。

朱迪俭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我校汉语中心拥有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国际学生连续两年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学成果初显。我们欢迎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深北莫学习中文专业,也希望各位老师能有机会来我校实地交流、学习,切身感受我们这所中俄合作大学的教学模式、办学成果。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环节。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院长、知名汉学家马斯洛夫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全面研究和汉语教学》。他研究发现,汉语和其他外语一样,是求职或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工具。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必须区分汉学研究中的汉语教学和作为独立课程的汉语教学。俄罗斯有研究中国文学的传统,西方国家在汉学研究中也运用了许多俄罗斯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涵盖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深入的、专业化的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周小兵教授的讲座主题是《输入输出与互动协同》,本讲座用大量教学和研究实例,解释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互动,考察它们如何形成协同,让学生通过有效学习获得二语交际技能和相应的知识。他的讲座内容新颖、学术扎实、深入浅出,引发参会者强烈共鸣及深刻思考。

本次大会邀请到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布赫加耶娃报告了《当代环境下的汉语教学》。她从后疫情时代俄罗斯汉语教学在教学和学习两个过程上产生的问题,远程授课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圣彼得堡独立孔子课堂外方院长张蕈丽,回顾了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疫情条件下圣彼得堡汉语教学的规模、发展趋势和新生力量,分享了汉语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华成语”主讲专家彭兰玉,她用生动的实例从不同方面分别讨论代表新事物的新词,以及代表文化心理的生活新词。汉考国际总经理助理、研发总监李亚男,就《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进行了解读,对参会者关心未来HSK改革新方向进行了讲解。教学工作坊的主讲人是暨南大学副教授熊玉珍、汉语中心副教授冯丽和香港道尔顿国际学校副校长朱文红。她们分享实用的网络教学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总结并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

本次研讨会还增加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招生宣讲会这一亮点,由学术事务部部长卡尔梅科夫主持。参会者随着主持人的带领云游美丽的校园。生物系、材料科学系、计算数学与控制系的系主任也出席了宣讲会并为俄罗斯中学生报考我校做了详细的介绍。

28日晚9时,汉语中心主任王玮在闭幕式上致辞,她对出席首届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和俄罗斯的汉语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研讨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老师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与收获满载而归。

首届全俄本土中文教师教学研讨会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招生宣讲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俄两地国际中文教师、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了俄罗斯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俄罗斯本土中文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关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路1号

电话:0755-28323024

邮箱:info@smbu.edu.cn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

返回顶部
Baidu
map